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一、房舍

       本院於民國57年為陽明山管理局轄下之陽明養老院,當時僅有平房8棟,進住量為120人,並以榮民居多;63年陽明山管理局撥歸臺北市政府,陽明養老院亦同時歸併於「臺北市立綜合救濟院」(前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)的陽明敬老所,隨後社會局訂定中程計畫,於現址拆除原有平房並改建大樓。民國72年9月第1期工程「致中樓」完工,民國75年正式成立「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」,77年第2期工程「致和樓」及警衛室完工,為本院目前之房舍全貌。

       民國101年進行致中樓外牆結構安全補強及滲漏水修繕,外牆增加隔柵造型及彩繪,外表丕變;民國103年進行致和樓外牆整修(含滲漏水),外牆採區塊式彩繪,由原本黃色二丁掛壁磚成為今日之多彩面貌;民國105年增建完成致中樓及致和樓連通廊道,以便兩棟互相緊急疏散院民,並取名為「觀雲廊」。

       本院建物經108年耐震詳評,顯示中性化程度加大、氯離子含量偏高,結構補強無法完全解決結構弱化問題,且恐逐年增加維修龐大費用,經專案簽報市府同意拆除重建。重建期間將假廣慈博愛園區做為中繼安置場所,分別於112年及113年分批搬遷至廣慈B標、C標,原址即拆除重建,預計於116年完成重建工程。


二、照顧

       本院初始收容照顧具自理生活能力的安養型院民,有鑑於院民老化,本院於86年成立醫療所照顧失能院民,103年修訂入出院管理自治條例,開放對外收住養護型長者,正式由安養機構轉型為安養護機構。

       104年創全國之先,開辦機構內安寧照顧,提供生命末期院民個別化照護。106年開辦肌少症篩檢及運動介入,進行行走速度、握力、腿圍培等量測,篩選肌少症院民,培訓種子照服員帶領彈力帶運動,發放獎勵金鼓勵院民參與運動介入,成效明顯。107年導入自立支援照顧模式,由院長至照服員,透過工作坊體驗營,親身體會被約束、被餵食及包尿布等不舒服感受,改變照顧思維及技巧,著重於基本生活照顧-足夠水分及營養、如廁提醒、肌力訓練等,協助院民提升自主生活能力。

       110年組織修編通過增加公職護理人力,解決約聘護理人力招募不足問題,將進一步增設長期照護類型,以提供院民多層級的連續性照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