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浩然大事紀】 民國57年 / 1968年10月 陽明山管理局成立「陽明養老院」,為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之前身。 民國63年 / 1974年1月1日 臺北市政府去除陽明山管理局的地方行政權,改稱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。陽明養老院亦同時歸併於臺北市立綜合救濟院(後來改名為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),並改名為「陽明敬老所」。 民國67年 / 1978年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因應高齡化社會之來臨,遂籌訂中程計畫,於現址拆除原有平房8棟(進住量120人,以榮民居多)改建大樓。基地總面積達3,652坪,全部工程分2期進行。 民國72年 9月/ 1984年9月 第1期工程完工,定名為「致中所」。致中所為六樓建築,地下室為餐廳廚房,一到七樓各樓層(無四樓)除寢室外,每一樓層之居住公共設施僅二區交誼廳、公共陽台(公共洗衣機與脫水機放置處)、工作人員服務台等。住戶寢室為含浴廁雙人房,計有 200 間。 民國74年11月1日/1985年11月1日 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,決定將陽明敬老所擴編成立「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」。臺北市政府同時配合修正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組織規程》第七條,增列「臺北市浩然敬老院」隸屬臺北市政府社會局,成立後廣慈博愛院陽明敬老所同時裁撤。 民國75年3月20日 / 1986年3月20日 「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」正式成立,規劃可收容安置800位長者。 民國77年10月/ 1988年10月 第2期工程及警衛室完工,2期工程定名為「致和所」。致和所為六樓建築,地下室為餐廳廚房,一樓除設有門診區及物理治療室,提供院民看診及物理治療服務外,另設有社團教室、圖書室、陶藝教室等場所,提供多元課程學習。為便於洽公,行政組、社工組及保養組辦公室亦設於一樓。一樓到七樓各樓層(無四樓)除寢室外,每一樓層之居住公共設施皆有二區交誼廳、公共陽台(公共洗衣機與脫水機放置處)、工作人員服務台等。住戶寢室為含浴廁雙人房。 民國86年 / 1997年 為照護就地老化長者之需求,設立醫療所,增設養護床位及服務。 民國88年 / 1999年 醫療所擴床,養護床位由38床擴大至100床,並成立2樓養護區。 民國92年3月/ 2003年3月 醫療所設立感控隔離區11床。 民國96年 / 2007年 因應長者逐步退化之需要,增設養護與輕養護區位,彈性調整院區空間,法定收容量為600人。 民國96年5月31日 / 2007年5月31日 社會局組織修編經臺北市議會通過,於2007年9月11日正式將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(1969年成立,地址在信義區福德街200號)裁撤,並將原部分廣慈長者165人遷移至浩然敬老院,成為本市唯一公辦公費之老人安養機構。 民國98年 / 2009年 成立「生活照顧區」,對於輕度失能、視障、百歲人瑞之院民專區照顧,以提供較適切之照顧服務。 民國101年 / 2012年2月29日 簽報市府轉型為多層級連續性照顧機構(含括安養、養護、長期照護、失智照顧等4種類型),核定收容人數為400床(安養 195 床、養護 151 床、失智 24 床、長照 30 床)。 民國101年 / 2012年 致中樓外牆結構安全補強及滲漏水修繕,外牆增加隔柵造型及彩繪,外表丕變。 民國103年 / 2014年 民國104年 / 2015年 民國105年 / 2016年 辦理大型老人福利機構自衛消防編組示範觀摩演練及教育訓練」,並錄製宣導影片放置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宣導教育/宣導影片/大型老福機構自衛消防編組示範演練,供本市老人機構依據其場所規模下載演練。 民國106年 / 2017年 民國107年 / 2018年 民國108年 / 2019年 本院耐震詳評,顯示中性化程度加大、氯離子含量偏高,結構補強無法完全解決結構弱化問題,經專案簽報市府同意拆除重建。重建期間假廣慈博愛園區B、C標做為中繼安置場所。 民國109年 / 2020年 完成重建工程先期規劃、協調由捷運局代辦重建工程。 民國110年 / 2021年 民國111年 / 2022年 重建案通過第2階段都市設計準則及建築開發許可審議、重建工程基本/細部設計完成。 民國112年 / 2023年 民國113年 / 2024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