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【浩然大事紀】

民國57年 / 1968年10月

陽明山管理局成立「陽明養老院」,為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之前身。

 

民國63年 / 1974年1月1日

臺北市政府去除陽明山管理局的地方行政權,改稱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。陽明養老院亦同時歸併於臺北市立綜合救濟院(後來改名為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),並改名為「陽明敬老所」。

 

民國67年 / 1978年

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因應高齡化社會之來臨,遂籌訂中程計畫,於現址拆除原有平房8棟(進住量120人,以榮民居多)改建大樓。基地總面積達3,652坪,全部工程分2期進行。

 

民國72年 9月/ 1984年9月

第1期工程完工,定名為「致中所」。致中所為六樓建築,地下室為餐廳廚房,一到七樓各樓層(無四樓)除寢室外,每一樓層之居住公共設施僅二區交誼廳、公共陽台(公共洗衣機與脫水機放置處)、工作人員服務台等。住戶寢室為含浴廁雙人房,計有 200 間。

 

民國74年11月1日/1985年11月1日

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,決定將陽明敬老所擴編成立「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」。臺北市政府同時配合修正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組織規程》第七條,增列「臺北市浩然敬老院」隸屬臺北市政府社會局,成立後廣慈博愛院陽明敬老所同時裁撤。

 

民國75年3月20日 / 1986年3月20日

「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」正式成立,規劃可收容安置800位長者。

 

民國77年10月/ 1988年10月

第2期工程及警衛室完工,2期工程定名為「致和所」。致和所為六樓建築,地下室為餐廳廚房,一樓除設有門診區及物理治療室,提供院民看診及物理治療服務外,另設有社團教室、圖書室、陶藝教室等場所,提供多元課程學習。為便於洽公,行政組、社工組及保養組辦公室亦設於一樓。一樓到七樓各樓層(無四樓)除寢室外,每一樓層之居住公共設施皆有二區交誼廳、公共陽台(公共洗衣機與脫水機放置處)、工作人員服務台等。住戶寢室為含浴廁雙人房。

 

民國86年 / 1997年

為照護就地老化長者之需求,設立醫療所,增設養護床位及服務。

 

民國88年 / 1999年

醫療所擴床,養護床位由38床擴大至100床,並成立2樓養護區。

 

民國92年3月/ 2003年3月

醫療所設立感控隔離區11床。

 

民國96年 / 2007年

因應長者逐步退化之需要,增設養護與輕養護區位,彈性調整院區空間,法定收容量為600人。

 

民國96年5月31日 / 2007年5月31日

社會局組織修編經臺北市議會通過,於2007年9月11日正式將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(1969年成立,地址在信義區福德街200號)裁撤,並將原部分廣慈長者165人遷移至浩然敬老院,成為本市唯一公辦公費之老人安養機構。

 

民國98年 / 2009年

成立「生活照顧區」,對於輕度失能、視障、百歲人瑞之院民專區照顧,以提供較適切之照顧服務。

 

民國101年 /  2012年2月29日 

簽報市府轉型為多層級連續性照顧機構(含括安養、養護、長期照護、失智照顧等4種類型),核定收容人數為400床(安養 195 床、養護 151 床、失智 24 床、長照 30 床)。

 

民國101年 / 2012年 

致中樓外牆結構安全補強及滲漏水修繕,外牆增加隔柵造型及彩繪,外表丕變。

 

 

民國103年 / 2014年

  1. 修訂入出院管理自治條例,開放對外收住養護型長者,正式由安養機構轉型為安養護機構。報請主管機關同意修正核定床位數為安養 261 床、養護 139 床,合計 400 床。
  2. 安養區辦理(第一階段擇定致中樓 1、2 樓)1人1房。
  3. 致和樓外牆整修(含滲漏水),外牆採區塊式彩繪,由原本黃色二丁掛壁磚改為多彩面貌。

 

民國104年 / 2015年

  1. 創全國之先,開辦高齡整合門診及機構居家安寧服務,提供生命末期院民個別化照護,辦理「頤安居」以及「頤寧居」安寧住房剪綵記者會。
  2. 增建致中樓及致和樓連通廊道,以便兩棟互相緊急疏散院民,命名「觀雲廊」。

 

民國105年 / 2016年

辦理大型老人福利機構自衛消防編組示範觀摩演練及教育訓練」,並錄製宣導影片放置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宣導教育/宣導影片/大型老福機構自衛消防編組示範演練,供本市老人機構依據其場所規模下載演練。

 

民國106年 / 2017年

  1. 結合財團法人臺北市福澤慈善基金會積極改善硬軟體設備,並於31 週年院慶辦理正式揭幕儀式設置龍福運動廣場、開辦肌少症篩檢、運動介入改善方案及安養區1人1房比例增至90%。
  2. 首創機構內提供「高齡整合服務」、「居家安寧療護」、「專業間團隊模式會議」、「藥餐包服務」「資通訊 ICT 科技運用-個案管理系統」提送「機構是我家—老人機構專業整合照顧服務」榮獲行政院第九屆政府服務品質獎。

 

民國107年 / 2018年

  1. 導入自立支援照顧模式,以「減少約束、減少尿布及減少臥床」為目標,真正維護長者自主性及生活尊嚴。
  2. 為符合長者特殊需要的友善、支持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,以預防及延緩老年失能的發生,提供長者在老化過程獲致最大健康的機會,本院通過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。
  3. 消防改善工程完工,包含裝設R型複合式火警受信總機,連結定址式偵煙探測器;增設自動灑水系統、自動排煙窗、緊急廣播設備、119自動通報裝置;長者房間更新獨立防火區劃、走道增設多個防火區劃、浴廁管道間更新垂直防火區劃;安全門樓梯設置燈光音聲閃滅裝置。

民國108年 / 2019年

本院耐震詳評,顯示中性化程度加大、氯離子含量偏高,結構補強無法完全解決結構弱化問題,經專案簽報市府同意拆除重建。重建期間假廣慈博愛園區B、C標做為中繼安置場所。

 

民國109年 / 2020年

完成重建工程先期規劃、協調由捷運局代辦重建工程。

 

民國110年 / 2021年

  1. 都市設計及土地開發許可審議(第一階)通過、專案管理廠商決標、設計監造廠商決標、保留基地西側約3000平方公尺供第二期開發。
  2. 組織修編通過增加公職護理人力,以解決約聘護理人力長期招募不足問題,並進一步籌設長期照護類型,以提供院民多層級的連續性照顧。

 

民國111年 / 2022年

重建案通過第2階段都市設計準則及建築開發許可審議、重建工程基本/細部設計完成。

 

民國112年 / 2023年

  1. 3月30日完成安養區搬遷中繼廣慈衛福大樓2、3樓。
  2. 重建工程樹木移植移除工程竣工及完成驗收。
  3. 榮獲衛生福利部評鑑109年度老人福利機構優等。

 

民國113年 / 2024年

  1. 3月20日辦理重建工程決標作業。
  2. 4月2日完成重建工程施工廠商簽約。
  3. 4月17日完成養護區搬遷中繼廣慈社宅3區2、3、4樓。
  4. 7月10日關渡原址重建工程開工動土。